联系我们
    • 首 页
    • 关于企业
      • 公司简介
      • 公司领导
      • 公司荣誉
      • 工程业务
      • 经营业务
      • 两厂介绍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 水务公告
      • 行业资讯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社会责任
    • 企业文化
      • 企业理念
      • 员工文摘
      • 子文化
      • 公司宣传片
      • 文艺团体
      • 网上展厅
    • 企业党建
      • 专题栏目
      • 廉政建设
      • 党课教育
      • 学习二十大
    • 民主管理
      • 组织机构
      • 管理制度
    • 源泉报
    • 媒体中心
      • 公司活动
      • 媒体报道
    • 网上报装
    • 业务办理
      • 企业报装

企业党建

  • 专题栏目
  • 廉政建设
  • 党课教育
  • 二十大专栏
  • 弘扬大庆精神

专题栏目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党建 > 专题栏目

拓展管理新思路 细织供水保障网

 

拓展管理新思路  细织供水保障网
 

——用户·管网管理处多点发力扛起新担当


  四通八达的供水管网犹如庞大复杂的“地下血脉”,铺设在高新区的城市地下,274.9公里供水管线,清泉奔流其中,服务着约30万人口和众多企业。
  “保障全区安全、平稳供水,让政府放心,让用户满意”——为了这个承诺,公司用户·管网管理处统筹谋划,以系统化、显现化、智能化、前置化的管理,全力守候城市供水生命线。
 
发挥专业优势  协调管理系统化
 
 
  在用户·管网管理处,所有管理工作遵循着一个原则:眼睛紧盯众多因素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在系统化管理中发挥本部门的专业优势。这也诠释了主管经理孙焕龙强调的“整体效应大于部分之和”的理念。比如对小区和企业的接户工程,他们从设计阶段就参与进去,发挥设计、建设、用户等各方面的专业优势,在协调合作中找到各方最满意的契合点。
  “接户位置改在这里,这样不但躲开了下方管线,还可以利用预留管,避免管线穿路带来的风险。要以最优的方案满足用户的需求。”5月16日,高新区某企业的接户方案在现场进行调整,用户·管网管理处副处长张青松的建议使项目施工更省时、更省力,安全、经济,得到了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一致赞同。
  在郄马回迁区供水入户工程设计阶段,如何防止直供水压力低的难题摆在了接户项目责任人张青松的案头。不过一天时间,“将水箱补水管与小区直供管道分开接入”的方案瞬间让设计单位找到了“柳暗花明”的感觉,解决了补水过程中直供水压力低的问题。在长期积累的现场经验和严谨的职业态度面前,专业设计单位不得不折服于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职工的“专业”。其后,多个设计公司在遭遇相同问题时都慕名前来“取经”。
  每个项目施工之前,用户·管网管理处都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设计图纸会审,确保施工方案合理可行,使施工管理效果事半功倍。这种关联管理和协调管理不仅能促进合理设计,还能倒逼项目施工质量。在与工程管理处、监理处等部门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用户·管网管理处结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制定了企业内部工程竣工图纸的统一标准,要求信息完整统一,管井位置、井边距离、爬梯位置的高差错位等都有明确标注。这个标准起到了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控的作用,有了它的指导,各施工项目一次验收通过率大幅提升,对管网的普查巡视和维护都有很大帮助,推动各部门管理水平整体向上提升。
  系统化管理能力靠的是高水平专业素质,那专业优势是如何锻造出来的?用户·管网管理处处长焦琨给出了最关键的答案:吃透标准和制度。一方面是管理人员个人的学习,一方面是培训制度的保障。每个月,部门都要组织职工学习新标准、新制度等相关知识,这是部门雷打不动的培训内容。掌握逐个章节、逐项条款还不算,还要对相关联、有呼应的条款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建强信息堡垒  地下情况显现化
 

  如何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供水服务,是考验供水企业的一道难题。依托信息化科技公司技术支持,用户·管网管理处整合管网基础数据,充分发挥综合智慧水务体系功能,把复杂的地下管网系统由“暗”转“明”,通过“可视化一张图”,把藏于地下的管道走向由“不可见”变成“随手调出即可知”。
  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和更新智慧水务GIS平台数据,结合区内管网地理信息普查,对已建成的道路两侧公共供水管道上千个阀门井、消火栓等定位信息进行复核,及时更新GIS系统,实现了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控。
  不论酷暑严寒,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新建管道工程验收,检查定位、核对数据,用户·管网管理处的工作始终围绕现场展开。遇到突发恶劣天气,可立即与水务监察部门联动,检查供水管道状况。
  在管网维护工作中,如果发现个别管件出现问题,首先查看它的“户籍”,了解历史信息,然后对处理措施进行登记。说起设备、设施“户籍”的建立,该部门人员李世观感慨其过程不易:他们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信息采集,整合挖掘各类数据,将各个管道的起止点、管径、长度、建造时间等数据纳入信息采集。越是时间久远、信息不完整的老旧管道,越是他们重点完善的目标。为了完善一个数据,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查阅档案、询问经办人,费尽周折,最终形成了《高新区铸铁管道统计表》《给水管网管线台账》《阀门统计台账》《阀门维护状况记录表、维护现场图片》……随着十几套台账的完善,实现了管网设备设施“可溯化一张表”,在系统中可随时获取准确信息,相关部门的工作都因此而受益。
 
主动拓展思路  供水服务前置化
 

  供水管网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管道爆裂等事故往往带有突发性、紧急性。发现或接到管道漏水、爆裂险情,用户·管网管理处不会囿于既定的流程而给自己“拖延1分钟”的理由。部门建立了24小时应急联系机制,通过个人电话、微信群等方式上报信息,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抢险。遇到极为紧急的情况,他们会立即协调相关部门以最快速度解决供水保障问题,将维修服务前置,而需要提交的各项审批同步办理,高效率的处置受到群众点赞。
  部门人员的主动性来自公司“超前思维 科学发展”企业发展观的激励。在确保区内新建项目供水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承揽供水工程,使公司营收实现多点开花。在工程款回收这种重点、难点工作中,他们实时关注入区企业的动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主动对接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提前收集项目建设信息,在此基础上,畅通服务渠道,前置供水规划,通过提前掌握的建设项目用水情况,结合建设计划,提前谋划供水设施布局,完善供水设施,为以后用水户顺利接通市政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建设阶段就开始的前置管理,还体现在对二次供水泵房建设标准化上。二次供水设施实施统建统管是今后的必然趋势,二次供水建设前期建设统一化、设备选型节能化、设备运行自动化、安全防控科技化、泵房环境整洁化也是未来发展趋势,用户·管网管理处一直在理念和标准等多方面做准备。该部门自2016年开始,依据《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结合区内各企、事业单位的二次供水设施在巡查时发现的安全隐患,制定了《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工程标准泵房技术要求》,在新建和扩建的二次供水泵房工程施工和验收时作为一项硬性标准执行,并根据国家最新规程和实际情况逐步修订。
  一条条针对泵房内饰和设备、设施等项目的高标准成为守护居民生活饮用水合格达标“最后一公里”的“硬杠杠”,确保建设单位严格落实二次供水泵房建设的各项指标符合技术要求。一个个有颜值、有智慧的二次供水泵房,不但满足了居民对泵房长效稳定运行及安全用水的需求,也保障了运维管理的“后半篇文章”。
  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供水系统的不断扩大,对公司来说,既是责任也是挑战,只有拓展新思路才能闯出新天地。在用户·管网管理处干部职工心中,优化管理的原则始终是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水问题为导向,以解决用户需求为目标。遵循这样的理念,他们将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供水服务。

关于企业 | 新闻中心 | 管理动态 | 企业文化 | 企业党建 | 民主管理 | 源泉报 | 媒体中心 | 用户服务 | 政策法规

版权所有: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 地址: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东路1057号
电话:0311-69099878 备案号:冀ICP备18034739号-1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