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素质 在这里进一步提升
——工程总公司供水管道工职业技能培训质效双优
“计时开始!”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6名青工同时奔向管道连接的考试工位,麻利地抄起扳手——这是3月21日举行的工程总公司供水管道工五级职业技能培训实操考试现场,学员们根据图纸将四十多个管件安装组合起来,要使用十几种手动、电动工具,从切割、套丝到连接、安装一气呵成,同时保证转向、密封等不出任何差错,对学员们的读图、操作能力都是实打实的考验。参考的学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全面展示二十天集中学习的成果,他们那分秒必争、志在必得的神态,充盈着向上的活力。
二分公司朱家晨的操作紧凑丝滑,还巧妙地将套丝和缠麻两道工序同时推进,最终用时62分钟,比参加培训前缩短了一半。在考试结束复盘总结时,这名参加工作2年的学员说,通过培训让自己进入另一种境界:“以前我常苦恼加班多,现在想得最多的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
建体系精心谋划
这个为工程一线青年管道工专设的“培训小灶”,是按照公司培训工作计划要求,由综合办公室、工程总公司和职工培训学校共同组织的,旨在推进青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自2023年9月,培训对象从试用期、培养期职工开始,逐渐扩展到入职3年内的青年职工。
“培训安排得非常及时!”内培师张青松认为这次培训是对青工入职培训的有力补充,培训班通过专长化任教、模拟化训练和标准化考核,强固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底盘,组织近年入职的青工,系统学习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和管道工岗位相关技能,至今已经有7期40多名青工完成了培训。
对每名学员来说,20天集中学习体验的是“超高性价比”提升机会,而对组织部门来说,几个月的实践搭建了一套“理论学习+实践训练+考试验收+交流座谈+书面总结+成果转化”的完整体系,体系背后是资源保障、教学开展、考评措施、长效机制等多个方面谋划和组织。分析青年职工共性问题,确定教学重点,单是培训方案就修改了3版,内容以管道安装基本技能为主,着重教授各种工器具的使用方法,保证学员都能熟练开展阀门维修、更换及勾头等作业,3年期职工要达到根据施工图能独立施工的能力。
“我们是按照五级供水管道工的技术标准设置课程的,这对新学员们来说有一定难度,而且各方面要求严格,免不了要吃苦,但我们的目的是让青年一代不要丢掉供排水吃苦耐劳的精神。”副总经理魏海波认为,只有经过艰苦的历练,才能真正打下“供水排水人”的烙印。
“培训安排得非常及时!”内培师张青松认为这次培训是对青工入职培训的有力补充,培训班通过专长化任教、模拟化训练和标准化考核,强固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底盘,组织近年入职的青工,系统学习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和管道工岗位相关技能,至今已经有7期40多名青工完成了培训。
对每名学员来说,20天集中学习体验的是“超高性价比”提升机会,而对组织部门来说,几个月的实践搭建了一套“理论学习+实践训练+考试验收+交流座谈+书面总结+成果转化”的完整体系,体系背后是资源保障、教学开展、考评措施、长效机制等多个方面谋划和组织。分析青年职工共性问题,确定教学重点,单是培训方案就修改了3版,内容以管道安装基本技能为主,着重教授各种工器具的使用方法,保证学员都能熟练开展阀门维修、更换及勾头等作业,3年期职工要达到根据施工图能独立施工的能力。
“我们是按照五级供水管道工的技术标准设置课程的,这对新学员们来说有一定难度,而且各方面要求严格,免不了要吃苦,但我们的目的是让青年一代不要丢掉供排水吃苦耐劳的精神。”副总经理魏海波认为,只有经过艰苦的历练,才能真正打下“供水排水人”的烙印。
育小苗情真力足
施工原理掰开揉碎地讲,操作技巧手把手地教,学员们在这里得到各部门精英的“独宠”。在国家级大赛上获奖的赵利博作内培师,不仅把10年来积累的操作窍门倾囊相授,而且经常跟学员们聊职业成长经历,传技术还带思想;老专家容文生、李曙光、梁庆祥、李玉田等亲自代课。阵容豪华的教师团队,还有各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用户·管网管理处副处长张青松、监理处处长杜彦肖、工程管理处处长李钊钊、生产技术处处长刘娟、物资设备处副处长杜宾等,一边忙日常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整理教案、制作课件,既考虑当下培训“对胃口”,也为长期育人积累完整的资料。尽管辛苦,可是大家都是奔着“起好步、开好头”的目标去做这篇大文章。他们非常认同职工培训学校校长刘宝英说的话:“青工培养这件事是一项大工程,要持久地做下去。”
二十天一期的培训过程,老师傅和小学徒之间演绎着美好的相向奔赴,传帮带的不仅是技术,更多的是企业文化、敬业精神。让学员们折服的,不仅是老专家、培训师们取得的成就,还有他们厚以载德的人格魅力。学员们有问不完的问题,他们总保持着乐于传道的热情。姚成师傅带着学员们在数九寒天中站军姿,没有一个“逃兵”;年轻的导师赵利博瞄准“五级工”技能标准严格要求,没有一人“认怂”,师傅一丝不苟地“打样”,年轻人心怀敬畏地“学样”。
从胆怯到自信,从生涩到熟练,从毛躁到谨慎,这些真真切切的进步,印证着“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按照长期规划,这项福利将惠及更多青年职工,未来,入职5年的职工也将走进实训基地参加系统学习。
练技能身苦心甜
跨越和转变背后是一颗颗上进的心。
培训课程安排紧密,培训内容常常合并推进。经历过省赛、国赛历练的培训师赵利博对学员要求严格——要既能熟练使用工器具,规范标准操作,还能做到“胸中有丘壑”,会优化操作顺序,讲求操作效率和质量“双优”。
学员们个个想争第一,人人不怕苦累,即使在最瘦弱的女生身上,也丝毫看不到“骄娇”二气。
室外管道安装现场,张玉萌紧握角磨机,火花飞溅,机器不停地震动、嘶吼,并没有影响她全神贯注打磨管口。曾经的她是多么恐惧角磨机、无齿锯这些“大家伙”,而且想当然地认为:“这些活儿有师傅们呢!”
但操作这些“大家伙”是实训课必过的一关,培训前就誓夺第一的张玉萌把心一横,用柔嫩的双手拿起了工具。这双手,在培训结束时布满了一道道血口子,有的是套丝时铁屑刮的,有的是缠麻时勒的。“吃过了这些苦,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潜力。”
相似的话,来自工程总公司一分公司的学员许诺也说过:“吃得了干工程的苦,还有什么干不成的呢?”
培训促进青工“干成事”成效明显。许诺在结束培训后接到一项任务:带领外单位勾机前往复兴大街,实施供水管线消火栓井的挖井作业。这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联系现场要靠自己去沟通,测量、定位等工作要靠自己去完成,加装管件的位置和方式要自己确定,勾机作业也要靠自己指挥……
如今的许诺对土方施工、管道安装的流程和细节心中有数,实施起来更是考虑周到,出色地独立完成了这项工作,得到了班长大大的“好评”。
“培训教给我们的是标准、是方法,更是激励我成长的动力,只有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是培训的真谛。”学员们经常想起培训结束后魏海波和刘宝英的话:“公司为广大职工搭建成长和进步的平台,只要肯努力,就一定大有前途!”
耕耘不辍,秋实可期。公司青年职工的素质提升之路,正起步于扎实的培训工作,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必将受益于职工素质的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