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镜头对焦培训 大目标
——“源泉杯”职工微课堂视频竞赛侧记
半年多精心筹备和推进,4个月潜心创作与打磨,32个出自公司职工之手的微课堂视频作品,以贴合生产实际、制作精良的完美效果呈现在大家眼前。这是由综合办公室、工程总公司和职工培训学校共同组织的“源泉杯”职工“微课堂”视频竞赛结出的硕果。这些视频或介绍设备及工具的使用、维护方法,或讲解日常作业和巡检流程、标准,既是参赛作品,也是各岗位技术培训教学视频库的首批“存货”。
党委书记、总经理林自强对这一创新思路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并亲自担任竞赛领导小组组长,指导竞赛组织工作。
副总经理李茜认为这次竞赛意义深远:“不但创新了培训方式,还广泛发动起基层职工共创学习资源,推动了公司内部的知识共享和技能传承。”
课题虽微 目标却大
调动职工学知识、增本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推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公司相关部门和培训主管部门一直深思的问题。结合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周明针对这一工作的要求——“积极转变观念,创新培训思路;抓基础,重细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相关部门始终在考虑如何融入互联网时代大环境,将系统化、标准化、智慧化的管理理念与安全生产和教育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副总经理李茜、魏海波等公司领导进行了充分调研,了解到微课堂教学这种形式内容精简、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可以解决基层培训的权威和效率问题,符合培训长期需求,而且微视频拍摄资源多样,情境真实,使用方便,非常适合作为培训课件。
魏海波率先学习了视频制作的基本方法,经过了解和尝试,决定发动职工广泛参与,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规范化操作教学视频库。“这个微课堂视频体系建成后,能与企业标准处正在编撰的岗位《作业指导书》结合起来,一个侧重影像资料,一个侧重文字资料,形成公司各岗位标准化作业的依据。”在他看来,随着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的不断深入,不久的将来,一个高效的教培平台将水到渠成。
4月中旬,微课堂视频竞赛启动,工会主席王卿要求职工培训学校、宣传部、工会等相关部门,积极围绕“创新教学模式 助力技能提升”的活动主题,高质量组织此次活动。综合办公室、生产技术处、安全处、监理处、供水厂、污水处理厂等部门领导及专家汤斌、李曙光、史兰花等组成技术指导组,共同部署、策划、指导竞赛活动。
基层各班组上报课题时,对生产需求、培训需求深思熟虑,注重选择重要作业、使用频率较高或新近引入的设备和工具,比如,工程总公司三分公司考虑到近两年二次供水泵房施工中采用了新的施工方法,于是将《电动液压卡压机的操作》作为拍摄课题;二分公司则选定《球墨铸铁管哈夫节安装》这一课题,以解决新老职工在作业时都存在的习惯性违章问题;而供水厂为了保障应急供水,确保地表水源受到污染或来水不足时能及时启动应急备用水井,决定拍摄《地下备用水井现场启动》的视频……从实用出发的32个课题,以微课堂的独有优势,引导着培训效率和效果双双提升。
随着一个个视频作品的完成,公司上下对达到预期目标的决心和信心越来越强。一些视频在评比阶段就派上了用场,收到了令人惊喜的反馈;还有一些部门受到活动启发,指导班组将日常工作内容拍成视频,帮助新职工了解部门和岗位职责。
角色不同 角度互补
为了保证视频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技术指导小组给出了严格的技术指导,再加上短视频制作中各种陌生术语,参赛人员最初都对自己能否胜任“编剧”“演员”“剧务”“制作”等各种角色心存疑虑,但很快他们就在团队协作中得到了释放成长热能的动力。
针对各班组几经修改的文案,技术指导组专家从不同角度帮大伙儿找问题,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有的是作业前识别不安全因素没有突出全部细节,有的是视频没有全面展示出控制模式转换前的技术交底、安全交底……对这些问题的锱铢必较,唤醒了基层职工重新认识安全制度,审视以往工作的意识。
超过95%的文案在初审阶段被要求“重新修改”,这个过程深刻强化了参赛人员的责任意识:作为职工培训和作业的标准、依据,这些视频必须完整、准确。不但有具体操作步骤演示,维护和巡视工作的内容、标准,介绍工作环境,还要详细交代所用的工具、设备,需落实的安全防护措施,甚至螺丝拧到什么程度,扶塔尺的姿势等等,所有细节都要严格按照标准展示……
除了严格的专业标准,突出微课堂的直观性、趣味性,打造“快乐课堂”,让人一看就能懂,看了还想看,也是重要的努力方向,专家们在制作创意方面给出了宽泛的空间,鼓励大家深挖潜能,充分发挥创作能力。
伴随拍摄和制作的推进,竞赛领导小组组织了多达7次的讨论座谈,从镜头运动、镜头时间、画面内容、演员安排、场景设计、演员台词、配音效果等多个方面剖析作品;李茜、魏海波等还带领小组人员深入到拍摄现场了解情况,边讨论、边完善,帮助各拍摄小组“渐入佳境”。
在众多的幕后支持者中,宣传部李国星是把大伙儿从拍视频、剪视频的“门外”领进“门内”的人。从拍摄到剪辑,求教的电话一个接一个,虽然他自己工作很忙,但无论谁有问题,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帮大家解决。
一次,参赛职工李一凡焦急地打来求助电话:“我想给观众展示通过水准仪目镜观察到十字丝由模糊到清晰的渐变效果,试过好几种办法都不行!”“你的想法非常好,视频拍出来一定很生动、形象!”李国星一边鼓励他,一边介绍视频剪辑软件的相关功能,经过整整一个下午的反复沟通,终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伴随拍摄和制作的推进,竞赛领导小组组织了多达7次的讨论座谈,从镜头运动、镜头时间、画面内容、演员安排、场景设计、演员台词、配音效果等多个方面剖析作品;李茜、魏海波等还带领小组人员深入到拍摄现场了解情况,边讨论、边完善,帮助各拍摄小组“渐入佳境”。
在众多的幕后支持者中,宣传部李国星是把大伙儿从拍视频、剪视频的“门外”领进“门内”的人。从拍摄到剪辑,求教的电话一个接一个,虽然他自己工作很忙,但无论谁有问题,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帮大家解决。
一次,参赛职工李一凡焦急地打来求助电话:“我想给观众展示通过水准仪目镜观察到十字丝由模糊到清晰的渐变效果,试过好几种办法都不行!”“你的想法非常好,视频拍出来一定很生动、形象!”李国星一边鼓励他,一边介绍视频剪辑软件的相关功能,经过整整一个下午的反复沟通,终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镜头有限 潜能无限
“这次摸索和尝试为今后培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启示。”职工培训学校校长刘宝英说:“职工喜闻乐见的培训形式是获得良好培训效果的保障。”
“有意思”“看不厌”——基层职工对视频作品充满喜爱,公司各部门也纷纷反馈:规范化操作教学视频库的建立为标准化管理找到了一个好抓手。
基层职工也激发出无穷潜力,参赛职工把原本以为不可能的事,做到了让自己、让专家和领导惊叹的程度。
都说“没有反复的淬炼,就不能闪现出耀眼的光华。”工程总公司三分公司的李一凡和马琛丽,在这次微课堂视频竞赛中小小地“闪亮”了一下,他们制作的“液压动力站简介及使用方法”获得了一等奖。
提及创作过程,两人在实践中得到的收获太深刻了。“重新梳理作业规范,才发现自己过去的操作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大提升空间。”拍摄水准仪调整方法时,三分公司经理葛志鹏亲自传授“左手大拇指旋转法则”,在随后的技能培训考试中,李一凡就用上了“这一招”,果然迅速、准确。
拼过,才知道潜力有多大。从来没出过镜的马琛丽,最初面对镜头紧张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李一凡导演的“快乐课堂”却要求她展示各种快乐元素:表情要自然,说话要俏皮,有时需要“卖个萌”,有时还要“卖关子”。一个镜头要反复拍上十几次、几十次,在一次次“崩溃再重建”的反复中,马琛丽终于做到了游刃有余,而负责编剧、剪辑、制作等多个任务的李一凡,更是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找到了视频拍摄的“门道”。
探索新事物,老职工的热情一点不逊色于年轻人。河北天工水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高荣双认为拍摄视频的方式不但能把部门工作展示出来,把巡检内容和标准介绍给新职工,还能让自己学会视频制作,她在这件“一石三鸟”的好差事儿中投入了极大热情。
除了反复修改文案、学习视频拍摄和剪辑,高荣双遇到的最大难题来自拍摄环境,拍摄现场省四院东院污水处理站年久未修,墙面陈旧斑驳,影响画面视觉。她从家里拿来壁布,部门同事们纷纷动手帮忙,把整体环境提升了好几个度。经历了这次学习和实践,高荣双深刻体验到了视频授课在技能培训上的优势。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实践,大家对微课堂的发展方向也有了更长远的考量。公司专家汤斌谈及对这项工作的设想时说,“未来,我们的视频创作将不限于小团队合作,可以通过多个小组甚至多个部门的配合,向更大项目拓展,还可以将应急演练等现场情况都做成视频,让每个角色的演绎都具有突出的空间感、时间感,把培训工作融入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中。”
4个多月的经历告诉我们,这样一群认真负责的人,他们有能力把美好的构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