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还需不懈奋斗
从1949年3月23日到2023年3月23日,在这74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74年前,毛泽东同志率领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上车时,毛泽东同志望着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革命政党,此时中国革命正处于胜利的前夕,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未雨绸缪,着眼未来,在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之际,对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为新中国的建设作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准备。在此后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人冲破了重重艰难险阻,创造了“赶考”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毛泽东同志当时提出的“赶考”二字,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即将面临对新中国“执政”和“建设”的双重考验。74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风雨兼程中砥砺前行,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这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为这场“大考”交出的答卷。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党中央要求全体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昨天的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在成绩面前摆功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千锤百炼,朝气蓬勃地走在“赶考”的路上。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前行,就要牢记初心使命。“赶考”路我们考的是什么?谁来判卷?毋庸置疑,“赶考”考的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否将新中国建设好;判卷人自然是全国人民。我们党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是中国人民的党、中华民族的党,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使命。中国今天的强大兴盛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全体中国人民的支持与奋斗。建党第一个百年,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全国政权,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了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全面小康,在下一个百年,我们更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人民幸福满意作为工作的衡量标尺,凝心聚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前行,就要坚持革命的意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今天的中国,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个国际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们所面临的风险挑战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将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义无反顾推进改革。”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全体党员要坚定革命意志,发扬斗争精神,坚持改革开放,向改革的深水区不断前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前行,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建立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这些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指引。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这一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形成了内涵丰富、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谱系,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脚踏实地,砥砺前行。面对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考验,我们应当以踔厉奋发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添砖加瓦。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回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在新时代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把“赶考”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机关党支部 王晓菁)